小林今年32岁,备孕快一年了,肚子一直没动静。让她更心烦的是,这两年痛经越来越厉害,以前吃片止痛药就能扛过去,现在疼得直冒冷汗,连班都没法上。一开始她觉得是“老毛病”,直到上个月体检做B超,医生指着屏幕上一个边界不清的囊性包块说:“这可能是巧克力囊肿,得进一步检查。”拿到结果时她愣住了:“巧克力?囊肿怎么还和巧克力扯上关系了?” 其实啊,巧克力囊肿和吃的巧克力一点关系都没有,北京嘉佩乐妇科医院沈红梅主任介绍到,它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“特殊形式”。咱们的子宫内膜本来该老老实实在子宫里待着,可有的内膜细胞“调皮”,跑到卵巢上安了家。每月月经来潮时,这些“跑错地方”的内膜也会跟着出血,但血液排不出去,就在卵巢里越积越多,时间久了变成暗褐色、黏稠的液体,看着像融化的巧克力,所以得名“巧克力囊肿”。
这病在25-45岁的女性里挺常见,早期症状常常被忽略。就像小林那样,最典型的就是进行性加重的痛经——一开始可能只是经期轻微坠胀,慢慢变成经期剧痛,甚至非经期也会肚子疼;有的姐妹会发现月经量变多、经期延长,或者同房时小腹坠痛;更让人揪心的是,它可能悄悄影响怀孕,因为囊肿会破坏卵巢功能、粘连输卵管,不少女性是因为备孕失败检查时才发现的。还有些人早期没明显症状,直到囊肿变大压迫周围组织,出现腰酸、腹胀,或者囊肿破裂(突然剧烈腹痛)才去就医。
展开剩余44%别看它名字听起来“甜蜜”,危害可不小。首先是反复疼痛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;其次,囊肿可能不断增大,破坏卵巢正常组织,导致排卵异常;如果囊肿破裂,里面的“巧克力液”流到盆腔里,会引发更严重的粘连,让疼痛加剧,还可能增加宫外孕风险;更麻烦的是,它像个“顽固分子”,就算做了手术,也有不少人会复发。
其实,对付这类妇科问题,预防和早发现是关键。平时可以多留意身体信号,比如痛经突然变重、月经乱了套,别硬扛着,及时去做个妇科B超;定期体检真的很重要,尤其是有家族史、长期痛经或备孕困难的姐妹,每年一次妇科检查能帮你揪出早期隐患;生活里尽量别太劳累,保持规律作息——熬夜、压力大可能让内分泌乱套,给异位内膜“可乘之机”;另外,经期别做剧烈运动、别吃太多生冷辛辣的东西,减少对盆腔的刺激。 说到底,巧克力囊肿虽然棘手,但早发现、早干预就能把影响降到最低。就像小林,现在已经在医生指导下治疗,她说:“以前总觉得痛经是小事,现在才知道,身体的每一个‘小信号’都不能糊弄啊。”
发布于:北京市冠盈配资-炒股咋加杠杆-正规的配资平台-正规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